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周长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6-08 23:53:15
周长数学说课稿

周长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长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长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学生才会理解计算图形的价值。

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准备是: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

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形、心型;一个篮子里面有毛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该环节设计动画展示的两只小蚂蚁争论谁爬得快,然后约定沿树叶的边沿爬行一周,看谁先到达终点,评出冠军。学生十分喜欢看动画,情景展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接着让学生来当裁判,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1、是沿树叶的边沿,2是要爬一周(虽然红蚂蚁先到终点,但它没有沿树叶的边沿爬,黑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了一周,所以冠军应是黑蚂蚁),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根据图示教师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首先让学生从学具中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摸一摸它的周长,让学生感知一周的长度,安排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感悟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然后组织学生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把这个图形的一周描下来。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上台展示,让学生观察描出来的图形周长,并适时评价。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课件出示五个图形(与学生学具中的图形是一样的),动画再描出刚才展示过的图形的周长,并启发学生思考,刚才你们用水彩笔描出了图形的一周,围图形的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什么?设计让学生在纸上描出图形的周长,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从物体平面抽象出图形周长的过程,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3、当学生感知周长的意义后安排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另外几个图形周长的图像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先想像三角形的周长,再想像五角星的周长。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4、因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指出实物或图形的周长,有助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教师启发学生边指边说,并适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见到的实物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5、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意义

接着学生的若干举例后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周长?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周长的理解,教师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概括出;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并板书出来。

(三)合作探究,量中理解周长的意义

1、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再组织学生具体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完成教材98页第3体测量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通过实践操作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测量图形周长的不同方法,为后面学习周长的计算作一些过渡性准备,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可能有的同学每条边都量,也可能长方形只量长、宽,正方形量一条边)。

2、测量圆的周长

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什么办法?再同桌交流启发思维,然后合作测量圆的周长。本环节的设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意图不是要求学生准确地测出圆的周长,而是学会思考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去量出这个圆的周长。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目的。接着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使学生 ……此处隐藏21349个字……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与,并有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独立思考,通过探索、交流、观察、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一练

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设计意图: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加以巩固。】

四、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长数学说课稿14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王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温顾复习,查漏补缺,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课堂开始王老师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作为铺垫,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知识,还有就是知道周长的定义,为后面计算周长买下伏笔。

二、情景引入问题导学。

设计了一个十字绣的图,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计算给十字绣装边框需要多长边框,从而引出问题,开始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方法多样,学生为主,总结概况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时候,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根据刚开始的知识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小组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解释方法,让学生明白每种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在推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通过摆小棒重复解释了公式的含义,学生一目了然。后面用同样的方法推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最后总结概况周长公式。

四、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和提示性语言非常丰富,发人深省。

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提出了两条课堂的建议,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也不是的鼓励和反馈学生的回答,聆听别人的建议等等。提示长方形周长公式中的小括号时,也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间接引起学生的关注,印象深刻。

建议:

1、长方形周长公式中还有一种2个长和2个宽的计算方法也需要给学生渗透一下,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

2、练习题的设计跳跃性较大,最后一个题难度较大,建议可以拆分成几个题逐步渗透思想和方法,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周长数学说课稿15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及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猜”

创设:老师能一下子“看出”练习题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情境,与学生做练习计算的费时费劲对比,让学生知道可以用“看”的方法,判别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能判别的方法是看什么,怎么看?

2、自主探究————“探”

⑴给学生自由的猜想与讨论:

看什么?(分子)怎么看?

(分母)(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⑵过程分两块:

一探一发现:

是在学生发现发看分母的基础上,引导讨论到底看分母的什么特点?(老师必要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探索中获取新知:一个分数,分母中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二探二发现:

让学生在再举的例证中检验、修改得出一个分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

学生参与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创新精神。

3、引伸问题————“引“

讨论⑴:

为什么一个最简分数,分母除2和5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这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

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高潮,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讨论⑵:

一个最简分数里所含的质因数2、5的个数与它化成小数时,所得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

这题仅做为课后的思考题,让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延续拓展到课外去,使学生永保一颗求索的心。

《周长数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