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3 16:29:25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火把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把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5、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介绍你了解的一些民族风俗。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4、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4、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5、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5、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6、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火把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体会“我”的沉着冷静与坚强勇敢,体会全村人民的团结一致、关心他人的精神。

2.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3.边读边联系实际进行想象,加深阅读的情感体验。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勇敢坚强、沉着冷静,体会在全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来找“我”的那份感动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回顾全文

(一)师:昨天我们初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词语积累得怎么样?谁来说说你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指名说)

(二)引导学生回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板书(坠井、得救)。

设计意图: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回顾课文的重要内容,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一)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的慌乱与无助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并根据自学提示思考: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当时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2)“雨幕”是什么意思?

(3)“我”是怎样坠入土井的?找出具体的语句读一读。

(4)坠井时,“我”又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用心体会“我”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1)读读这个句子,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如果是你坠入土井,你会怎么做?你当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带着想象的画面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陷进土井中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悟重点词句,融文本于情感体验中,设身处境地体验当时的心情,使学生的理解更加 ……此处隐藏3156个字……p>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 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

蒿枝 犄角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宰牛羊 熊熊烈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 屈不挠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 ) 矫( ) 跤( ) 赛( )

娇( ) 狡( ) 塞( ) 骄( ) 寒( )

3、近义词:矫健 ——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 、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四、指出 你 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 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五、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 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 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 灾难的勇敢

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 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六、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 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认识“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矫、跤、熊、嫉、妒、蝗”11个生字。

(3)引导学生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

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是彝族,那你对我们彝族又了解多少呢?

2、你知道我们彝族有哪些重大的节日吗?请你就一个节日说一说该节日的盛况。

3、天下彝族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兄弟姐妹是怎样欢度他们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

(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来写,体现了彝族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初步感悟

默读课文,说说你对凉山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四、课后练习

1、自学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交流生字自学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2、交流

(准备活动,斗牛、摔交活动,火把节狂欢)

3、你最喜欢哪个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四、巩固、总结

《火把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